EyeWorld Chinese June 2021 Issue

屈光 40 EWAP 2021 年 6 月 术前角膜厚度(CT),显然验 光球镜当量(MRSE)。“这总 结了你所需要观察的因素,但不 是唯一需要观察的因素。 “像Pentacam[Oculus] 和Galilei[Ziemer] 这些提供后 角膜信息的成像系统的加入是 发现LASIK 高危患者的另一场 革命。最近,上皮成像的加入 是另一个有价值的工具,”Dr. Schoenberg 补充说,他还没 有太多的上皮成像经验。“另一 个我不常规使用,但我的武器库 里配备的工具是基因测试。…… 我们倾向于认为,大多数成功手 术后出现LASIK 术后角膜扩张的 患者可能都患有某种程度的亚临 床或临床圆锥角膜。” Dr. Cosentino 提出不规则 角膜地形图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重 要的危险因素。 她说:“Randleman 等人 报告,50% 的角膜扩张患者存 在角膜地形图不规则。” 6 屈光手术的适应症选择 不仅仅在于术前检查。Dr. Schoenberg 强调了角膜可以改 变的安全范围。Dr. Cosentino 还提到了手术危险因素——术 前角膜薄和/或厚LASIK瓣。 “对于中度近视,我开始 讨论,对于高度近视,我推荐 使用可植入的collamer 晶状 Cordelia Chan, MD Consultant eye surgeon & partner, Eye Surgeons @ Novena Mount Elizabeth Novena Specialist Centre 38 Irrawaddy Road #09-28, Singapore 329563 drcordeliachan@gmail.com ASIA-PACIFIC PERSPECTIVES 我 对这一天印象深刻,15 年前,我给一个2 年前做LASIK 手术的患者诊断角膜扩张。我和患者一样的伤心不 安。这个不幸的患者随后的处理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之旅,它塑造了我今天从事屈光手术的方 式。 幸运的是,激光屈光手术后角膜扩张的发生率近年来有下降,最初发表于2021 年3 月份EyeWorld 的文章“技 术,筛查手段的提高降低了原本就较低的屈光手术角膜扩张风险”对此进行了讨论。在2001 年, LASIK 术后角膜 扩张的发生率为0.66%。 1 几年来,发生率逐步下降到0.57%, 然后降到0.2%, 然后到0.005%。 2–4 最近一项大规模 回顾性研究,2018 年Bohac 等人研究了30,167 例 LASIK 患者,报告的角膜扩张发生率为0.033%。 5 角膜扩张发生率的下降可以归因于屈光手术医生对此疾病认知度的提高,以及对有风险眼的更好的地形图-断 层扫描风险计算指数和算则的出现。使用飞秒激光做LASIK 瓣也是一个因素,飞秒激光瓣的厚度可预测性更好, 和微型角膜刀做的半月形瓣相比,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削弱更少。近年来,治疗的偏好也发生了变化,许多屈 光手术医生又回归表面切削,尤其是那些地形图结果可疑或薄角膜眼。对于较高度近视,首选的手术已经转为现 代化后房有晶体眼人工晶体,这种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非常优异。 尽管对角膜扩张的研究有20 余年,对于疾病的确切病理生理机制还存在不确定性。我们遇到过术前风险不高 的病例发生了角膜扩张,而那些风险高的还保持稳定,已知那些没有风险的眼也发生过角膜扩张。 5,6 但是,大多 数病例,都存在传统的危险因素,为了控制角膜扩张的低发生率,我们必须要警惕这些因素。 我的临床中,对患者进行屈光手术评估时,我会特别重视地形图和断层扫描的不规则结果,对于高度近视和/ 或散光的年轻患者要更加小心,对于角膜厚度小于500 µm 的患者,避免做LASIK 手术。我也会和我的患者强调 避免术后揉眼的重要性,因为揉眼可能是那些存在典型风险或不明显的患者,引发角膜扩张的因素。 5,7 角膜扩张风险评估的未来在于优化及联合现有风险计算算则, 6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系统可能会起显著作用。 7 需要对每个病例进行个性化仔细筛查。这样,我们有希望能够进一步将角膜扩张风险尽可能降低到0。 参考文献 1. Pallikaris IG, et al. Corneal ectasia induced by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 2001;27:1796–1802. 2. Spadea L, et al. Corneal ectasia after myopic 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 a long-term study. Clin Ophthalmol . 2012;6:1801–1813. 3. Rad AS, et al. Progressive keratectasia aft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J Refract Surg . 2004;20:S718–22. 4. Moshirfar M, et al. Rate of ectasia and incidence of irregular top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unidentified preoperative risk factors undergoing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LASIK. Clin Ophthalmol . 2014;8:35–42. 5. Bohac M, et al. Incidenc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st LASIK Ectasia: A review of over 30,000 LASIK cases. Semin Ophthalmo l. 2018;33:869–877. 6. Chan C, et al. Analysis of cases and accuracy of 3 risk scoring systems in predicting ectasia aft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 2018 Aug;44(8):979–99. 7. Ambrósio R Jr. Post-LASIK Ectasia: Twenty Years of a Conundrum. Semin Ophthalmol . 2019;34(2):66-68. 编辑注: Dr. Chan 声明没有相关经济利益。

RkJQdWJsaXNoZXIy Njk2NTg0